【黑白謊言】
早上更衣時,兒子來找我。
我:哇,我的裙子怎麼變那麼緊!
D(抱著我說):不會啊,媽媽你變瘦了,而且還長高了!
明知道不符事實,但還是忍不住....笑了。
.
.
早上的畫面令我想到「說謊」這件事。
如果父母被詢問,孩子做什麼事,是最不能接受的,我猜「說謊」應該會排在前三名。
還記得女兒大班的時候第一次很有意識的對我說謊時,我跟我先生真的不知道到底該如何處理。如果為了讓孩子了解說謊的嚴重性,我應該強烈的表達我的情緒與想法。可是,孩子會不會因為我的恐怖情緒而學到:我說謊時,媽媽會很生氣。要是我說謊不會被發現,就沒事了。如果是這樣,我其實在鼓勵孩子要精進自己的說謊技巧,並不是要選擇誠實。
當時,我去請教了兩位資深的蒙特梭利老師,到底遇到孩子說謊,該怎麼辦?他們很淡定的安慰我說,孩子學會說謊,是成長與發展的正常過程,別太緊張。重要的是,父母遇到孩子說謊時,前幾次給孩子的體驗,會影響說謊的階段會是短暫,還是漫長。
今天來總結老師們的處理要點以及這幾年與兩個孩子練習的 10 大心得。
👉 1. 理解說謊的原因
小朋友在 3 歲左右會開始說謊。不同年齡說謊的背後,有幾種常見的原因:
- 不想被懲罰
- 測試對方的反應
- 讓故事聽起來更有趣
- 吸引注意
- 美化自己
- 得到想要的
- 保護自己或別人的感覺不受傷
當我們能先從孩子說謊的理由思考,不只更能同理他/她,也能幫助我們的情緒冷靜。
👉 2. 對犯錯友善
我們自己要先相信,示範並讓孩子體驗:犯錯是正常的,是幫助我們下次可以做不一樣選擇的機會。當自己與孩子犯錯時,才不需要害怕到需要說謊。想想我們自己曾經犯錯的經驗。當下最需要的,通常是一個能理解並陪伴我們度過的人。
👉 3. 對事不對人
當孩子犯錯,盡可能將負面的情緒針對孩子做的事或結果,而不是對孩子的為人。例如:「你打破了花瓶,讓我感覺生氣」。當我們生氣的說出,「你打破了花瓶,就是因為你很粗心」,孩子接收到的是:爸爸媽媽很生氣,因為我是個粗心的人。
👉 4. 引發同理
引發孩子同理:透過自己的故事,書籍與各種機會教育,讓孩子體會,被欺騙的感覺。
引發自己同理:當孩子說謊時,先推測說謊背後的原因,並先同理他/她。例如:「我知道你很害怕打破了花瓶我會生氣」。
👉 5. 誠實的重要性
利用自己的故事,書籍與各種機會教育,從小與孩子溝通「誠實」的重要性。同時,預先讓孩子了解:如果犯錯了,爸爸媽媽有可能會生氣,因為你做的事情我不喜歡(對事不對人)。我知道你可能很害怕我會對你生氣(同理孩子可能說謊的原因)。可是如果犯錯了又說謊是更嚴重的(誠實的重要性),我會更生氣,而且會很難過(引發同理中,被欺騙的感覺)。不如誠實的坦承,我們可以一起想辦法處理(陪伴)。
👉 6. 冷靜的處理
如果在孩子說謊的當下很難保持冷靜,建議等平靜了再談,以免雙方說出會後悔的話。
👉 7. 別設下孩子需要說謊的陷阱
如果已確定或很確定孩子犯了錯,可以直接說:「我知道你打破了花瓶。」,別問「你是不是打破了花瓶?」,因為會引發擔心被處罰或希望美化自己的孩子說謊。
更不要奪命連環問類似「你確定不是你打破的?你手上的傷口是怎麼來的?」這樣的問題。慌張的孩子不會因此坦承,反而可能會說更多的謊。不但容易將父母推向失控的爆點,同時更強化了孩子要精進說謊能力的需求。
👉 8. 坦承的正向體驗
當孩子做錯事而誠實承認時,就算當下我們很生氣,也要盡可能的提供正向的體驗。而正向的體驗不表示誠實的孩子不需為自己的錯誤負責。
先提供同理與鼓勵:「謝謝你很誠實,我很開心你願意跟我說。我知道很害怕我會生氣,要說出實話,需要很大的勇氣。」可以用一個擁抱或牽手加強連結。
再處理事件:「花瓶被打破了,你可以告訴我發生了什麼事嗎?我們才能想想下次可以怎麼避免。」
面對後果:有時孩子在面對後果時,需要一些陪伴與支持。討論完,可以詢問孩子是否需要我們的協助,例如:「你先去拿掃把,你要自己清理碎片,還是我們一起清理?」
修復情感:最後可以一起擁抱,跟孩子說我們愛他/她。孩子需要確認,我們不喜歡他/她的行為,但我們對他/她的愛,依然不變。
👉 9. 別翻舊帳
當最愛的孩子對自己說謊時,父母心中除了受傷,還有極大的擔憂。於是,很有可能在事件剛發生的幾週內,一想到就要提醒孩子一下。這個現象在孩子起初幾次說謊時,特別明顯。
對自己最在乎的爸爸媽媽說謊並需要面對這件事的孩子,其實面對極大的壓力,重點是,他/她是個年幼的孩子。所以每次自己說謊的經驗又被提起,孩子好像又重新經歷了那股壓力。
所以當父母已經跟孩子表達說謊是不對的行為,也走完了溝通的過程,就要讓這個事件真正的過去。就算說謊又再度發生,也別把之前的舊帳翻出來再算一次。
👉 10. 當坦承錯誤與誠實的榜樣
當我們自己做錯事時,也要勇敢的對孩子坦承與道歉。這其實是很重要,但時常被忽略的一環。
當我們面對自己犯錯與認錯時,我們更能夠理解孩子無法誠實的難處,並更能欣賞孩子勇於承認的勇氣。
.
.
那我跟 D 早上的互動呢?它示範了因希望保護別人的感覺不受傷而說的謊言,時常又被稱為善意或白色的謊言。這類的說謊需要被處理嗎?
有些研究將善意的謊言歸類成一種利社會行為 (prosocial behavior) 與同理心的展現,我也同意,畢竟我也有為了維護關係,說善意謊言的經驗。但我自己的看法是,如果察覺到孩子在說一個白色謊言,就算是善意的,它還是非誠實。但與其說處理,不如是用溫和與輕鬆的方式,將事實跟孩子分享。
就如 D 的例子,我笑了之後說:沒有喔,我真的是變胖了,所以衣服都變得好緊。要是我還可以長高就太好了,可惜我已經是大人。我們倆個一起笑笑之後,這個話題就畫下了句點。
.
.
說謊….是孩子發展的必經過程。
謊言….當了解其背後的原因時,通常不是非黑即白的如此清楚。
被欺騙….尤其當對象是我們很愛又在乎的人時,是最令人憤怒又受傷的。
這種種....是我們學習為父母的必經過程。
.
.
.
.
#生活中的修行
#蒙特梭利在我家
#意在育兒 #mind4parenting
Sources
Hello 醫師:善意謊言是好的!不自私且有同理心 https://reurl.cc/lVlOvv
Raising Children: Lies, Why Children Lie & What to Do (suitable for 3-8years) https://reurl.cc/Qdmo40
Photo by Pawel Czerwiński on Unsplash